![](http://a.nync.com/.jpg!40)
![](http://static.nync.com/main/images/cungg/cq26-min.png)
您现在还记得那位大眼睛女孩吗?
宋代诗人苏轼曾说过:“发愤识遍天下字,立志读尽人间书。”对于学习的渴望,从古至今一直是人类身上美好的品质之一。然而并不是所有孩子都有条件受到相同的教育,在贫困的山区里,上学读书是很多寒门学子奢侈的梦想。他们对知识求知若渴,却无力承担学费,苏明娟曾经也是这些失学孩子中的一员。
说起苏明娟这个名字,可能人们并不算很熟悉,可她的照片却曾经传遍千家万户,令无数人为之慨叹。这张照片叫做《大眼睛》,照片中的苏明娟只有7岁,她握着铅笔,清澈又渴望的目光直直地撞进每一个看到这张照片的人心里,清晰地传达出对于知识的渴求。
也就是因为苏明娟的目光太过震彻心灵,这张《大眼睛》被选为希望工程的标志,而这个7岁的小女孩也得以被全国人民记在了心中。
1989年,团中央、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救助贫困地区失学少年儿童为目的,发起了一项名叫“希望工程”的公益事业。1991年,用相机记录希望工程的摄影师解海龙来到了苏明娟的家乡,拍摄下了这张闻名全国的《大眼睛》照片。
苏明娟出生于安徽金寨一个普通的农家,家中条件非常拮据,在张湾小学读一年级的苏明娟每学期100多元的学费,就成为了这个家里最大的负担。解海龙来到张湾小学时,看到破旧漏水的教室、学生们打着补丁的衣服、斑驳的墙壁以及孩子们清澈明亮的目光,感受到了一种深深的震撼,拍摄出来的效果自然也撼动了人们的心灵。
这张照片发布后,苏明娟的命运发生了巨大的改变,同时无数乡村失学儿童的命运也发生了改变。人们开始给予这些贫困的孩子们更多的关注,也让更多的孩子们在希望工程的帮助下实现了自己的求学梦。
苏明娟本人则成为了希望工程的形象代表,她在受到资助和各种荣誉后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,在2002年考上了安徽大学,并且一直在尽自己所能回馈这个社会。
从初中开始,苏明娟就将收到的爱心捐款转赠一部分给贫困山区的学生,在进入大学后,更是开始勤工俭学,并且利用暑假等假期做一些支教工作。毕业参加工作后,苏明娟将自己的第一笔工资全数捐给了希望工程,并每年定期捐款,积极参加各种公益活动。
在毕业之后,学习金融管理的苏明娟进入了银行工作,到了2017年,34岁的她当选为共青团安徽省委副书记。从未有过从政经验的苏明娟没有报酬,也没有行政级别,有的只是一颗恪尽职守、无私奉献的心灵。
如今苏明娟早已有了自己的家庭,生了一个可爱的孩子,在工作岗位上也是兢兢业业。她的大眼睛,在29年后依旧清澈明亮、充满希望。苏明娟表示,她会一直记得社会对自己的帮助,也会一直以感恩的心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。